栏目导航

2·26特别策划丨谭双剑:新地标从北京建到雄安新区

文章出处:www.BOB.app 发表时间: 2024-06-20 16:22:19

  1月26日,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北京建工三建公司机电安装分公司水电队队长谭双剑。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谭双剑先后参建北京城市副中心、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西站、雄安站等重点工程,部分项目获得鲁班奖、长城杯等。

  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谭双剑来到施工现场,跟人打招呼时一口地道的邯郸话脱口而出。自从成立自己的建筑队,许多老乡也走出了家乡,跟着他在京津冀各地转战。

  今年是习“2·26”重要讲话十周年,这十年来,京津冀面貌日新月异,作为始终冲在一线的建设者,谭双剑是最直接的见证人。北京城市副中心、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大兴机场、雄安站……这十年他奋战过的建筑工地,从北京一直排到了雄安,而且全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热点工程甚至城市新地标。

  从一个项目到另一个项目,亲身参与了城市变迁,眼看一座座地标建筑拔地而起,谭双剑由衷地感到光荣与自豪。作为全国可能是最资深的“电工”,他可从不小瞧自己的使命,“如果把建筑看作一个人,水电就像人的血管和心脏”,谭双剑觉得,是他和伙伴们一起,让建筑“活”了起来。

  谭双剑如今是北京建工三建公司机电安装分公司水电队队长,目前正带领数百位农民工,担负着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的电气安装任务。资深水电工出身,谭双剑带着记者走在工地,目光总会情不自禁地聚焦在那些外人看着都一样的管线上。他会高兴地念叨:“你看这线路的固定卡扣多密集、整齐,从这点细节就能看出实施工程质量,现在的工程建设标准可都是按照百年标准建的。”

  谭双剑的经历,可以说颇为传奇。1996年,17岁的谭双剑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打工,睡过桥洞、捡过破烂、挨过饿,用仅剩下的5毛钱,乘坐了一班360路公交车,一直坐到了厢红旗,“随机”到一处正在修建的民房施工队,找到了一份建筑施工工地的活,拉沙子、搬水泥,眼里有活儿,小伙子给工地师傅留下了深刻印象。

  没干几天,谭双剑想着自己要学一门手艺,并很快发现了自己对水电工感兴趣,自此在工地开启拜师学艺的生涯。两个月后,谭双剑用牛皮纸袋把在工地上挣来的50元钱,邮寄回家,那是他第一次在这个行当取得的“成就”。随后,到了新的工地,他学习的劲头更大了。白天在工地实操,晚上看电工书籍,很快就可以独当一面,应对工地上各种突发电路问题。通过就读夜校,谭双剑还考取了电工本。

  1998年,谭双剑又有了人生中的一次跨越,他组建了自己的施工队伍,凭着在工地上的积累,他有了自己的团队,并且首战就出色完成了两栋大楼的结构预留预埋及电气安装工程。从小工程开始做起,谭双剑的工作也逐渐从前线转到了管理层,在行业里小有名气。

  随后,谭双剑迎来了和北京新地标的一次“相会”。2003年12月24日上午9时15分,鸟巢破土动工。由于此前在东方广场项目建设中表现出色,谭双剑的队伍打响了品牌,那一年,他的队伍经过重重考核,在众多施工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中标奥运场馆主会场“鸟巢”三分之一的电气工程。2007年,“鸟巢”项目全部完工,谭双剑的队伍同年被北京建工授予“青年突击队”。2008年1月28日,鸟巢钢结构照明首次点亮,当时激动的心情,谭双剑至今无法忘记。

  今年是“2·26”重要讲话十周年,这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也取得跨越式发展。

  这十年的变化,最明显的便是一座座地标拔地而起,背后离不开的就是地标建设者。说起京津冀的地标建筑,谭双剑参建的项目遍布各处,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大兴国际机场、中关村3A研发楼、雄安站与新区回迁项目等,其中部分还获得了鲁班奖、长城杯等国家优质奖项。

  谭双剑(左),在正在参建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上。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现在正在参与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建设,让谭双剑参建的地标建筑又多了一个,担子也更重了,他决心要把最强的技术和最好的施工拿出来。“为了赶进度,保障项目质量和安全,好多人两年没有回家。”2022年,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正式亮相,作为冬奥会媒体中心,承担了冬奥会的部分功能,冬奥会结束后,这一个项目的后续工程继续建设。等项目全部建成后,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将作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和我国主场外交最重要的设施,与现国家会议中心(一期)连为一体,形成总规模超130万平方米的会展综合体,助力北京成为具有全球广泛影响力的全能型国际交往中心。

  1998年起至今,谭双剑的队伍已经走过了20多年。谭双剑也没想到,自己能参建这么多项目,每个阶段都能参与影响力大的建筑,项目也从北京建到了雄安新区乃至全国各地。每次看到这些地标建筑的时候,他的内心也会比较激动。

  “我在这一个项目上装过每一盏灯、穿过每一米线。别人看到的只是地标建筑的外形,但建筑工人不一样,从一片空地到一个建筑拔地而起,这种成就感,不是参与者感觉不到。”谭双剑说。

  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正式设立,听到这一条消息的时候,谭双剑感觉一定会有新的机会,“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要发展就少不了基建。”两年后,谭双剑的建设队伍果真就来到了这片亟待开发的希望之地。

  在雄安新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就是雄安站,谭双剑带队参与项目建设,此后还参与了雄安新区容西片区、容东片区的建设,这是雄安新区重要的民生工程。为了让老百姓早点住进新房,谭双剑和工友们再次和时间赛跑。目前,这些项目均已完工,雄安站实现了通车,居民也住进了容东片区、容西片区,开启了新生活。谭双剑作为去参加了的建设者,在过去的十年中,全程见证了雄安新区蝶变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项目的规定要求更高了。建设地标建筑与小项目不同,对时间的要求很严格。此前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谭双剑明显感受到通州的变化,每个建筑、每条道路每天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谭双剑说,“现在的建筑要求也与以前大不相同,在工地上就能明显感觉到,以前进了工地,往往都会先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现在项目上已经闻不到味道,所有建筑材料在出厂时就一定要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

  别看早已经是管理岗位,谭双剑却还是爱往施工工地跑,他说自己在办公的地方根本坐不住,“只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时候,才可以找到真正的自我,也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到项目工地上走一走。”

  现在,谭双剑的水电队伍,多的时候能有上千名工人。2023年,他也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带着为农民工谋福利的议案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城市的普通建设者,是一名光荣的建筑工人。他说,在建筑施工工地上,水电工是进场最早、退场最晚的工种,做的大部分都是幕后工作。“如果把一个建筑项目看作是一个人,那么这些结构好似人的骨架,玻璃幕墙就像人的衣服,水电就像人的血管和心脏,负责输送工作,表面上虽然看不到,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