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
工业与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就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印发的《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了解读。有关负责人认为,《意见》的发布实施将对机制砂石行业发展起到提高认识、凝心聚力的作用,有利于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促进行业平稳健康绿色发展。
答:建设用砂石是年消耗自然资源众多的大宗建材产品,是构筑混凝土骨架的关键原料,在混凝土中起颗粒增强、承受外压的作用,关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在混凝土结构中,通常每消耗1吨水泥需要配6吨~7吨砂石骨料。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我国已变成全球上最大的砂石生产国和消费国。2018年,全国砂石产量达20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50%,产值近2万亿元,企业约1.3万家,从业人员近200万人。
建设用砂石包括机制砂石、天然砂石两类。过去,建设用砂石以天然砂石为主,主要源于山川河流。随着天然砂石资源的枯竭、生态保护要求的提高和建筑工程需求量持续增加,机制砂石逐渐替代了天然砂石,以弥补市场需求,目前机制砂石已占建设用砂石的近70%。机制砂石是指由原生岩石矿山资源经机械破碎、筛分、整形等工艺加工制成的砂石颗粒,其中粒径大于4.75毫米的砂石称为机制碎石,也称粗骨料;粒径小于4.75毫米的称为机制砂石,也称细骨料。
近年来,机制砂石生产由简单分散的人工或半机械的作坊快速转变为大规模集约化机械化自动化工厂,行业发展取得很大进步,但仍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质量保障能力弱。当前,行业在生产、管理、环保等方面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公司制作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质检体系不完善、产品难追溯,砂石质量上的问题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砂石颗粒级配、粒型外貌、内在强度和化学相容性等均存在问题。
二是产业体系不合理。近两年来,机制砂石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但产业集中度仍然偏低,“小散乱”现象突出。目前,砂石骨料生产企业中,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企业产能占比不到20%,约30%的企业年产量不到100万吨。
三是绿色发展水平低。我国每年产生百亿吨建筑垃圾、尾矿和废石,利用这些大宗固体废弃物生产砂石骨料,既能够大大减少机制砂石对矿山资源的消耗,又能轻松实现大宗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填埋占地、环境和安全风险隐患等问题。此外,我国砂石行业存在矿山复垦、绿化率普遍较低的问题,大部分企业存在粉尘、废水无组织排放的问题,亟待强化治理的污染排放固定源和移动源。
答:在指导思想方面,《意见》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强统筹布局,提升优质砂石供给能力;着力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保障能力;着力实施智能化改造,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变行业面貌;着力推动联合重组,优化产业体系,逐步的提升绿色发展和本质安全水平,实现产业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引导机制砂石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目标任务方面,《意见》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平稳运行与转型升级相结合,坚持用发展来解决行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意见》提出,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合理的机制砂石供应保障体系,产品质量符合《建设用砂》等国家标准要求,以I类产品为代表的高品质机制砂石比例大幅度的提高,年产1000万吨及以上的超大型机制砂石企业产能占比达到40%,利用尾矿、废石、建筑垃圾等生产的机制砂石占比显著提升,“公转铁、公转水”运输取得明显进展,万吨产品能耗(不含矿山开采和污水处理)以石灰石等软岩为原料的不高于10吨标煤,以花岗岩等中硬岩为原料的不高于13吨标煤,水耗达到有关要求,矿山建设、生产符合地质行业推荐性标准《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培育100家以上智能化、绿色化、质量高、管理好的示范企业。
答:一是考虑立足当前统筹布局问题。为扩大机制砂石供给能力,《意见》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包括合理增加采矿权投放,支持大型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形成新的优质产能;加强贵州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广西自治区、河北省等资源丰富地区和需求量大地区的衔接,沿主要运输通道布局一批超大型企业;支持就地取材,利用开山、道路、隧洞、场地平整等建设工程产生的砂石料满足建设需要;完善内河水运网络和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通自建铁路和国家铁路联接的最后一公里,加强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推广集装箱铁公联运等技术方案。
二是考虑长远发展转型升级问题。针对行业在产业体系、质量保障、绿色发展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意见》提出依法依规压减、改造机制砂石低效产能,培育打造管理先进、装备精良、质量放心可靠、本质安全、环境优美、品牌突出的跨区域砂石公司集团,同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过程控制,大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逐步的提升绿色发展和本质安全水平。
三是考虑形成管理合力问题。机制砂石行业是典型的“九龙治水”,涉及部门多方面广,政策协调难度大。相关部委(门)和企业将密切合作,在共同落实《意见》的同时,还要落实地方责任,切实做好机制砂石产业的发展工作。
答:一是多措并举保障市场供应。统筹协调布局,根据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城市群以及中西部建设需要,合理投放砂石资源采矿权,保障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区域联动,推动砂石资源丰富地区和需求量大地区的衔接。鼓励利用废石以及铁矿、钼矿、钒钛矿等尾矿生产机制砂石。鼓励就地取材,减少长距离运输外来砂石。构建机制砂石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互联网+砂石骨料”。推进机制砂石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有序发展多式联运,改变装卸料方式,切实提高机制砂石运输能力。
二是加快技术创新提升质量水平。以机制砂石的颗粒整形、级配调整、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和工艺为重点,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强关键装备研发投入,提高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程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建立生产企业和应用企业质量联动机制,确定保证产品质量。推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建设集矿石破碎、粉尘收集、废水净化处理、物料储运、智能监控、环境检验测试等于一体的智能工厂。
三是优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融合。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培育大型机制砂石企业。鼓励发展砂石、水泥、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的产业园区,减少全产业链二次物流量。坚持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相结合,加快发展铁路、核电等专用高品质机制砂石以及机场跑道、耐磨地坪等特种砂石产品。
四是推动绿色发展提升本质安全。机制砂石企业要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建设绿色矿山,推进清洁生产,满足达标排放等环保要求。
答:一是依法加强管理。有关部门将加强沟通配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在规划布局、工艺装备、产品质量、污染防治、节能降耗、节水减排、水土保持、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明确有关要求。
二是实施标准引领。加强机制砂石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围绕产品、装备、检测、环保、节能、安全等关键环节,建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区域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推进砂石产品及生产装备标准化、系列化。强化砂石标准与混凝土、预制件等下游标准联动,围绕砂石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推动制定高品质砂石标准。
答:各地区要逐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本地区机制砂石行业的发展规划指导和监督管理。相关部委(门)等要按照工作职能,强化政策联动,开展联合执法,因地制宜协同营造有利于机制砂石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集中资源全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截至11月底,该市已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1个项目4977套,其中产业园区配套建设4个项目2723套,存量闲置住宅改造改建11个项目814套,其他方式建设6个1440套,助力新市民、青年人实现在襄“安居梦”。
茂霞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是拥有400年历史的原始古寨,石城寨、自然田园、百年古树交相呼应,形成独特的园林式村落景致。
智能建造赋能海南“第一高楼”“拔节”生长——海南中心项目展现智能建造新高度
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近日,海南省2024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安全生产标准化与智能建造观摩会在中建三局海南中心项目顺利举办。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建筑垃圾的产出量慢慢的变多,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不小压力。
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马鞍山中心”)深入贯彻“惠民公积金、服务暖人心”服务提升三年行动和《关于加快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要求,将数字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便民服务升级之中,以群众所需的业务场景为牵引,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关键小事”。
湖北探索危旧房改造新路径 拼抢高水平发展“杆位” 武汉21街坊危旧房合作化改造试点开工
春日和煦五月行 名城古建匠心凝——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开展《适应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需要的传统建筑工匠建设培育和技能提升路径研究》课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