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2014年水务信息第79期

文章出处:成功案例 发表时间: 2023-12-20 14:01:07

  日上午,市委书记董沂峰视察秀美荆河建设工作。市政府副市长刘涛、市水务局局长王洪才及市住建、规划、交通、农业、城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陪同视察。

  董沂峰书记在实地察看了秀美荆河白龙湾大桥上善公园入口、河南岸运动场地及节点广场、东滕城桥南侧等工程建设现场,听取了相关的单位对秀美荆河建设情况的汇报后指出,荆河是滕州的母亲河,是滕州城市的生态长廊和发展主轴,也是一条涉及100多万滕州人民的最重要的经济带,是连接西部历史背景和文化景点的纽带。各级各有关部门、镇要逐步凝心聚力,科学规划,整体联动,科学定位秀美荆河建设,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进行规划,通过适度合理的开发保护,努力将秀美荆河治理工程建设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等为一体的功能复合型精品工程,力争把荆河水系打造成设施齐全、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绿色生态长廊。同时整合林业、水利、交通、农业、城建、旅游等项目资金,重点搞好“秀美荆河”建设,努力将滕州打造成以荆河水系为轴心的“绿之城、水之乡、文之邦”。

  10月21日上午,日照市五莲县水利局局长卢法绪一行5人来滕考察学习水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市水务局副局长王延学及供水中心、农水科、污水处理厂留守处负责同志陪同考察学习。

  考察组一行在听取情况介绍后,对滕州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管理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滕州的经验做法为全省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0月13日至17日,市水务局组织并且开展综合执法检查活动,对城区洗车行业取用水情况做了重点检查。

  活动中,市水务局组织出动执法人员16人次,执法车辆5台,现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57份,并督促经营户办理取水许可证,按月缴纳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安装节水设施。对拒不及不再取用地下水的业户,依法予以封填取缔取水设施。在开展执法检查活动的同时,慢慢地增加节水宣传力度,张贴节约用水宣传告示,积极引导用水行业经营者树立节水意识,号召广大洗车、洗浴业户珍惜水资源、爱护水资源。

  国家水资源(取用水)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涉及我市境内兖矿国泰、兖矿鲁化、新源热电、新能凤凰及市城乡供水中心等7个重点取用水单位、23处取用水计量和远传终端设施的安装和调试等工作。国家地下水(水位)监测工程涉及我市15处国家级地下水水位监测点建设。目前,国家水资源(取用水)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以上,开挖水表井15处,安装量水计量设施及监控终端19台。我市15处国家级地下水水位监测点建设正在进行现场勘查和GPS定位。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是水利部、财政部按照中央、国务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部署和要求,利用中央分成水资源费建设的国家级取用水、地下水位监控系统,随着两大系统工程的建设和完善,将在国家层面上对区域重点取用水单位取水、排水等信息,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地下水位变化等情况实现实时在线监控监测,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更为详实的基础资料,进一步提升“三条红线”考核制度的科学性、准确性。

  10月14日,水政执法人员在巡查中发现,位于城河上游的东郭镇后梁村段河道管理范围内有一处非法采砂场,其位置在荆泉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采砂遗留下的砂坑极大威胁到荆泉水源地水质安全。

  市水务局立即召集技术人员制定处置方案,决定由水政监察大队、东郭镇和河道管理处,组织10余名人员和多台机械设备,对采砂现场进行恢复整理,确保水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河道行洪畅通,保障了荆泉水源地的饮水安全。

  近年来,滕州把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作为强基础、惠民生的战略工程来抓,坚持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管理体制,快速推进投资2亿多元的“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和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县”等项目建设,实现了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高效化目标。全市已发展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3万亩,其中节水面积65.8万亩,灌溉水利用率由过去的45%提高到6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新增粮食及经济作物产值6756.9万元。

  坚持“三个统一”:一是统一规划布局。按照注重实效原则,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根据不同水源、种植作物等情况,以水源为依托,东北部利用253座水库塘坝蓄水、中部利用2.08万眼机井管道输水、西部利用42座排灌站提引河湖水保障农业灌溉用水;以万亩灌区为单元,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统筹规划、集中建设、规模治理,做到一次性整体规划,分步骤、分区域实施,规划到2020年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119.7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1%。二是统一建设标准。建立完善了全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按照基建程序,严格推行招标投标制等“四制”管理,高标准组织实施。项目开工前,委托招标公司对工程项目施工、监理、设备采购进行统一公开对外招标;项目实施中,由专业机构进行质量监测,派员跟踪监理,加强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项目完成后,严把竣工验收关,确保了工程建设品质衡量准则。三是统一管理体制。出台了《滕州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明晰了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责任,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骨干工程由水管单位、水利站统一管理,田间小微型工程通过明晰产权统一交由用水户管理。同时积极探索实践用水户自我管理、自我维护、自我发展的灌溉模式,在项目区注册成立了21个灌溉供水和9个饮用水协会,在部分项目村成立了用水组,配备了办公场所和管理人员,制定完善了协会章程、灌溉管理、工程维护等规章制度,建立起了农民互助式的管理服务组织,确保了项目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实现“三化目标”:一是实现耕地灌区化。根据水土资源条件和农业发展规划布局,将85%以上的耕地纳入灌区规划,有序地规划到83.9万亩平原井灌区、17.2万亩水库塘坝灌区、7.8万亩沿河湖提水灌区等不一样灌区中,以灌区模式实施综合治理,全方面提高了灌区灌排设施的配套水平。二是实现灌区节水化。以灌区为单元,因地制宜推广节水技术,在水库、引河、引湖灌区推行混凝土管道、U型防渗渠等进行节水防渗改造;在井灌区大力推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在经济条件较好的镇村推行喷灌、滴灌、、微喷技术。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防渗渠道182.8公里,铺设地下输水管道1375.6公里,发展节水面积65.8万亩,其中在井灌区建成万亩以上管道输水灌溉示范方17处。三是实现节水高效化。平原井灌区采用机井灌溉射频卡控制管理系统,实现了灌溉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沿湖沿河提水站灌区采用供水恒压控制变频设备,运行方便,灌溉分组自如;水库塘坝灌区采用埋设钢筋混凝土管道与修筑混凝土现浇防渗渠相结合的技术,既节约了投资和占地,又提高了灌溉用水效率。目前,全市农业灌溉水利用率达到63%,每年节水7600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