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道”:天津靓丽的名片

文章出处:BOB真人/华仕建材 发表时间: 2023-08-17 14:14:56

  近世纪以来,天津凭河川之流,藉舟楫之便和渔盐之利,在政治、经济、国防上占有重要位置,从一个不知名的渔村慢慢地发展成为重要城市。金元时期天津已形成聚落点,燕王朱棣称帝后,因这里曾是“天子经过的渡口”,遂设卫并赐名“天津”,以后,州、府、县。到清末,慢慢的变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

  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被迫开放沿海12个城市,英、法、美、德、日、俄、意大利、比利时、奥匈帝国等九个国家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

  这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城市,外国人按其自己国家的建筑风格,在租界区建设领事馆、工商局、公议局、兵营、警察局、高级住宅、饭店、洋行、银行、俱乐部、商场、电影院等设施。总面积相当于天津旧城八倍的九国租界,在天津存续时间最长的为英租界85年,最短的为奥匈租界17年。这些弥漫着欧陆风情的西洋建筑,记述着时代的风雨和历史的变迁。

  九国租界遗存的历史风貌建筑及其建设过程中派生的多元文化,也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天津租界小洋楼受各国建筑思潮的影响,形成了现代中西荟萃、华洋融合的独特景观。

  上世纪20年代,正值英国“花园城市”规划理论盛行之时,英租界新区,即现在的五大道就形成了具备完整的公共配套设施、宜人的空间尺度、舒适的居住环境的高级居住区。而且内部设商业中心,并禁止电车等公共交通车辆进入,道路规模较小,尺度有序。完整的公共配套和室内设施,又注重整地筑路,路灯、绿化、上下水等设施的建设。以起居、餐厅、舞厅为中心的家庭生活方式,以公园、教堂、市政厅为中心的社会生活方式,以电车、汽车代步的现代交通方式,这些与封闭的中国传统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给中国带来了新潮的城市理念。

  天津靠近北京的特殊地理位置,吸引中国社会各界名流来此,施展他们的才华。据记载,近代有300多位社会各界名流曾在天津留下了他们的寓所或足迹。辛亥革命后,不少清廷遗老遗少从北京来到天津寓所,各界北洋政府的许多要员在天津购置房产,寓居在天津的这类人物竟有上百人之多。例如:清逊帝溥仪、庆亲王载振、清太监大总管张祥斋(小德张)等,北洋五位大总统袁世凯、徐世昌、黎元洪、冯国璋、曹锟,还有张自忠、张伯苓、宋裴卿、马连良等。1860年第二次战争后,英租界当局以“越界筑路”为名,强占了租界以外的大片土地,陆续建成了赛马会和乡谊俱乐部。建筑了一条最早的马路称为马场道,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下野政客、清廷遗老遗少、军阀买办和外国人纷纷在四周置地建房,英先农公司、外国教会及一些中资建筑公司也来到五大道承建房屋,大量外观新颖、精彩纷呈的小洋楼相继建成。

  五大道,见证了天津近百年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建筑、艺术、人文、旅游等多方面的变化,也造就了中西合璧、古今兼融的独特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它不仅是天津的财富,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

  一个人、一个民族,难免有盲从和盲动的时候,“文革”期间,五大道曾饱受盲目排外者的摧残,市场经济大潮涌来时,不少建筑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从保护艺术、保护文化遗产的角度疾呼:保护小洋楼、保护五大道。

  为保护和利用历史风貌建筑资源、推动市场经济繁荣,天津市委、市政府组建了国有独资的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风貌整理公司”)。这是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走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主要投融资平台和营运平台。

  近年来,风貌整理公司为天津历史风貌建筑资源的文化整合、整理修缮、建设营运和品牌打造服务。按照《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和市政府定制的工作目标,采取“政府掌舵,企业划桨”的模式,“以购代腾、以租代腾、以合代腾”创新保护历史建筑,由行政化向市场化、合作化的转变;对末代皇帝溥仪旧居(静园)、庆王府城市文化休闲空间、民园西里文化创意街区、先农大院等百余幢历史风貌建筑实施了整理修缮和建设运营,使历史古迹与街区的社会综合价值得到一定效果提升,实现了古与今、新与旧的整合与振兴。

  风貌整理公司以历史风貌建筑(街区)的保护利用和文化内涵的挖掘传承为己任,不断强化专业化分工,逐渐形成房屋收储、建筑修缮、文化整合、品牌营销、资产运营五大专业板块为依托的产业链,创新培育战略品牌和打造核心竞争力,在全国同行业异军突起、独树一帜。

  静园——溥仪旧居变身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静园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先后于1981年、2005年被天津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也是首个按照《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进行整理的历史风貌建筑。

  静园始建于1921年,1929年7月至1931年11月期间,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在此居住。之后,静园几番易主,历经变迁,至本世纪初,静园已住有居民45户,院内搭建违反相关章程的建筑500余平方米,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杂院,空间状况十分拥挤,建筑局部多处进行过改造,建筑形象已不完整。经房屋安全部门鉴定,属于危房,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

  2005年,风貌整理公司对静园开展了腾迁整修工作,45户居民在腾迁中得到妥善安置,提高了居住水平。在整修过程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通过查勘和安全鉴定,甄选出最具实效的方法。例如,针对主楼东南角塌陷严重,修复工程中进行了重新砌筑,在现有基础下浇筑混凝土底座;主楼墙面反碱防潮层已破坏,掏碱施工后,采用化学灌浆法对裂缝进行填充,并在两侧增加钢质网格夹板;由于屋架损坏严重,导致受力体系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修复过程中采用了钢筋插入、钢板或箍筋加固、碳纤维布加固的技术,同时用相同材质填充破损部位,不仅使屋架恢复了原貌,其荷载能力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2007年7月,整修一新的静园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正式开放,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品牌魅力景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从2014年起,由静园搭建的交流平台“洋楼故事”讲堂,以“分享城市人文生活”为理念,定期举办讲座、展览、体验活动,展现洋楼背后的文化故事,这中间还包括“老照片里的天津”“原日租界建筑的背后”“老屋插花”等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公众慢慢地认识和深度了解天津近代历史和文化内涵。

  庆王府——作为城市文化休闲空间发挥历史建筑的现代使用功能。庆王府始建于1922年,原为清末代“铁帽子庆亲王”载振的府邸,地处重庆道55号,特殊保护级别历史风貌建筑。与之毗邻的山益里,由33幢始建于1937年的庭院式联排别墅构成。

  2010年6月,风貌整理公司开始了历时2年的庆王府及山益里的整修工作,强调真实、完整、可逆、可识别和最小干预,严格保护建筑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建筑修缮过程中力求“应保尽保”,不仅完整保留了原有外檐风貌,院落植被和景观,室内的珍贵木雕、水磨石地面、木地板、木门、原有金属和木构件、中式琉璃柱、油画、彩色玻璃、葡萄吊灯、掐丝玻璃等历史元素也得到了妥善保护。

  修复过程中还恢复了王府原有的东西两扇大门,使王府私密庄重的外檐风貌得以再现。室内被覆盖多年的珍贵壁画和彩绘,通过数十次剔、擦和清洗工艺,得以部分珍贵保留。水刷石外檐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砂岩清洗注射法进行清理,破损部分严格按照材料配比表来修补,使修缮后的墙面不但显现出原有的肌理色彩而且达到了高度的协调统一。同时,在整修过程中针对小五金、部分木构件等缺失和无法修复的部分进行了适度添配。庆王府油画修复工作填补了天津近代油画史的空白和天津对历史建筑装饰构件保护的空白。

  在精心修复后,庆王府的建筑安全性能得到全面提升,建筑外貌、布局及精美的建筑装饰全部保留,在使用上恢复了餐饮、会客、多功能厅等历史功能,同时增加了文化展示、建筑展示、商务会议和游客服务、休闲等功能。如今庆王府和山益里酒店作为城市文化休闲空间发挥着历史风貌建筑的现代使用功能。一是庆王府迅速对市场变化调整运营思路,提升服务水平,成功举办“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2016年新领军者年会战略官欢迎会”、2012及2014年度“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跨国企业领袖交流会”,实现对项目知名度有效提升;二是山益里精品酒店与近30家国际服务企业及酒店预定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多套公寓实现入住,实现了新突破;整合项目资源,山益里酒店协议用户达到百余家;三是举办天津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传承研讨会、庆王府油画修复研讨会等文化学术交流活动,扩大了公司在风貌建筑整修技术、保护利用、学术研究等领域的影响力。

  先农大院——打造为集餐饮娱乐、时尚购物、文博展览等于一体的体验式综合社区。先农大院展览馆原是以马占山旧居对外开放。历经2年修缮和策展,累计收集文史资料40余万字,历史照片千余张,实物展品70余件,展览馆常设“马占山将军历史展”“五大道先农大院的故事”主题展览,是五大道第一处以纪念抗日英雄为主题的展览馆,形成了五大道文化旅游新亮点。

  先农大院始建于1925年,坐落在五大道核心区域,规划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是五大道建成最早的建筑群之一。街区内建筑于上世纪20、30年代陆续建成。在整理修复前,先农大院曾由130户居民和5个单位共同使用,建筑存在不同程度受损,配套设施老化,院落里曾经布满了居民的违反相关章程的建筑和企业的材料厂。

  2006年,风貌整理公司启动了先农大院的整理工作,整修过程中,根据现代使用功能增设采暖、空调系统并配合建筑物墙体、屋顶内侧增设保温层及仿古中空门窗,整体提升了建筑的节能等级。整体提升了消防安全系统,增强了建筑的安全防护功能,防止因各种突发事故而造成建筑物寿命的缩减。

  同时采用多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自主研发应用了专利技术。例如,采用自主研发并获得发明专利保护的“微损防潮层化学修复方法”,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及红外光谱方法检验测试完全能满足要求,此项技术对于建筑物墙体扰动极小并能完全不损伤建筑物外檐墙体原真性,施工周期仅为传统的物理隔离工艺的十分之一。

  整修工作不仅使街区恢复了红砖坡顶的原貌,更完整展现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将该区域打造为集餐饮娱乐、时尚购物、文博展览等于一体的体验式综合社区。作为五大道之上的公共艺术广场,如今的先农大院架起了艺术家与观众的桥梁,展现着先农公共艺术广场文化开放、共享、交流的精神与价值,用艺术点亮城市生活。

  2015年初,先农大院创办良品生活市集——“简良集”,以“倡导简单生活”为理念,是一个倾听匠人心声,展示优质良品的多元平台。市集上既有高品质的产品的展示和售卖,更有互动体验课堂,传达简单的生活态度与生活理念,成为五大道上市民与游客的新选择。

  先农大院二期项目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775平方米,包括4幢历史风貌建筑湖南路11号、小光明里。自2006年起,风貌整理公司先后邀请了国内外十余家知名规划设计团队,参与先农大院二期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案的甄选。最终方案以“织补”“真实的历史”“城市的年轮”为概念,力求保存街区肌理、空间尺度和建筑特色,旨在重新赋予老街区、老建筑生命与活力,将建设成为集文化办公、商务休闲、文博展览于一体的微型高端商务商业区,未来先农大院将与周边项目形成合力,成为具有国际级水准的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慢慢地提高五大道文化商贸旅游的综合价值。

  民园西里——变身最具文艺范儿的创意生活街区。民园西里位于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常德道29-39号,始建于1939年,由近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沈理源设计,为当时天津知名房地产商济安公司建造。

  历经岁月变迁,整修前,民园西里的建筑整体形象和部分细部特点虽保留着原有特征,但由于居民混合使用,加之上世纪70年代地震的破坏,建筑结构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原有配套设施也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2009年,风貌整理公司对民园西里实施了整理和利用,整修工作严格遵守《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图则》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房屋技术鉴定、现场查勘以及专家论证意见等,在整修过程中保留了外檐琉缸砖、内外檐门窗式样、多坡屋顶、内檐灰线式样、条形地板、趋脚板式样以及木楼梯等历史风貌特征。

  经过精心的整修,民园西里不仅保留了历史风貌建筑的原貌,建筑内部则重新赋予了现代都市生活方式及生活氛围,变身为最具文艺范儿的创意生活街区。每年都有近百家来自京津两地的创意达人和手好者加入到民园西里文化创意街区,参与街区定期举办的“赶巷子”创意市集品牌活动,西里独有的巷子文化让这个五大道的文艺生活聚集地拥有了慢慢的变多的忠实粉丝。

  润兴里——五大道里的共享办公中心项目位于和平区五大道区域,由重庆道、山益里、河北路围合而成,将建设成为五大道首家创意微社区,发挥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优势,以共享办公为主,引入设计类、传媒类、教育类、影视类、动漫类、创意类等各类文化企业,集艺术展览、生活美学、娱乐休闲、特色餐饮、零售商业于一体,形成文创办公产业集群,将加强完善民园广场地区的商务服务功能。

  风貌整理企业成立十余年来,在多个角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自主研发的“实用微损修复防潮层工艺”技术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整修防潮工艺技术的空白,标志着公司在国内专业领域的技术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天津既有历史建筑防潮新材料工艺》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内部审计信息化在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中的应用》荣获国家审计学会三等奖;民园西里入选原文化部《文化建设案例集》;《静园大修实录》和《庆王府大修实录》的完成以及先农项目为试点的“知识管理创新资料库”建设,形成学术研究和理论研究资料集成,成为储存建筑保护信息、浓缩公司发展历史、提炼企业精神的重要载体。此外,先农大院二期、润兴里和段祺瑞旧居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取得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标识;招商、运营筹备同步推进,储备文化、教育、创意、餐饮等品牌商户300余家,完成润兴里餐饮业态核心运营团队组建与厨房设施筹备;段祺瑞旧居突破性解决消防审批难题,完成设计的具体方案行政审批、施工图纸设计和人文资料挖掘整理、功能业态策划;成都道14号(陶氏旧居)立项文件获国家文物局批复。

  2016年,静园、先农大院、庆王府等为主要案例的“天津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成为“詹天佑奖”设立以来,全国首例历史街区及建筑保护类获奖项目。此次获奖,表明了天津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顺应了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趋势,更在保护理念、科学技术创新、运营管理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了全国建筑行业最高专业领域的肯定,形成了“天津特色”。

  一是始终坚持从“活保”到“保活”的保护利用理念。天津历史风貌建筑16字原则“保护优先、合理规划利用、修旧如故、安全适用”,风貌整理公司在具体工作中提出了“以文化为灵魂,以商业为基础,以旅游为载体”的利用原则,摒弃“冰冻式”的静态保护和“透支式”的过度开发,注重体现城市文化精神,注重项目可持续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整理体系。

  二是始终坚持整体保护、价值回归的整修运营思路。遵循“街区整体保护、建筑微循环利用、社区功能回归”相融合的工作思路,通过资源整合、金融嫁接、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全新模式推动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融入城市发展、融入社区生活。

  三是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实现文化与经济一起发展。通过对历史风貌建筑的抢救性腾迁,1600余户居民提高了居住水平;通过高品质招商和精细化管理,近10万平方米历史风貌建筑成为展示城市文化软实力,激发就业岗位、创业平台和促进城市高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仅2017年,静园、庆王府、先农大院、民园西里等项目接待游客超过118万人次,举办“野生动物属于大自然”“五大道里的老照片”等100余次主题文化活动。不断深化“互联网+旅游”营销模式,推出智慧旅游便民措施,实现游客网上自助语音导览;庆王府与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深圳望野博物馆合作举办《盛世·和平——“一带一路”下的唐代文物展》,提升了庆王府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开创王府发展新格局;先农大院和民园西里引入欧亚班列进口商品店等优质商户实现运营,经营火爆,为先农大院和民园西里注入了新活力。

  风貌整理公司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为全面加快“五大道”品牌研发和建设力度,深入挖掘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结合品牌推广,将进一步推进公司非货币性资产的产业化、市场化;围绕地标、地理以及地缘文化的建设,“五大道”将以天津特有的“人文历史”“风貌建筑”“洋楼故事”等新形式,而千姿百态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