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禁止地方强制流转宅基地
新的实施条例规定,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控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耕地应当优先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
专家表示,因为经济效益的原因,近年来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比较突出,此举将进一步明确制度边界,强化法律责任。
条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耕地保护负总责,国务院对其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做考核。
魏莉华表示,这是首次从行政法规层面明确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负总责,其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国务院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分解下达,落实到地块。
条例同时建立了耕地保护补偿制度,规定国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规定,同时加大了对破坏耕地、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了对耕地“非粮化”的处罚规定。
条例对《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土地征收程序进行了细化规定,要求市、县人民政府对于符合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公共利益,需要启动土地征收的,发布土地征收预公告,开展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同时要求组织编制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进行公告和听证,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对个别难以达成征地安置协议的,在申请征收土地时如实说明,土地征收经依法批准后发布土地征收公告。
专家表示,这说明我们国家征地制度改革在执行层面不断细化,在实施层面更看重保护农民权益。此前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都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能征地,但对什么是公共利益没明确的法律规定,屡屡出现一些地方将征收的土地大比例用于商业开发的情况。
2019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首次对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进行了明确界定,同时首次明确了土地征收补偿的根本原则是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确定以区片综合地价取代原来的土地年产值倍数法补偿村民,增加了农村村民住宅补偿和社会保障费。
魏莉华表示,此次条例对此进行了细化,要求地方应当落实土地征收补偿费等有关费用,保证足额到位,专款专用,有关费用未足额到位的,不得批准征收土地。
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得到了进一步保护。条例明确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申请征收土地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当有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参加;多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为拟定的征收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听证。
禁止地方强制流转、违法收回宅基地。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规则
条例要求,保障农民合理的宅基地需求。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国家规定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合理保障本行政区域农民宅基地需求。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要科学划定宅基地范围。同时规定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的宅基地,应当优先用于保障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宅基地需求。
针对部分地方在合村并居中出现的侵犯农村村民宅基地合法权益的问题,条例规定,禁止违背农村村民意愿强制流转宅基地,禁止违法收回农村村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禁止以退出宅基地作为农村村民进城落户的条件,禁止强迫农村村民搬迁退出宅基地。
在此次发布的实施条例中,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也非常关注。改革的核心是打破多年来农村土地不能立即进入市场流转的二元体制,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扫除制度性障碍。
魏莉华表示,条例进一步明确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规则,要求国土空间规划要合理的安排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布局和用途,促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同时明确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出租方案的编制和审查要求。对通过出让方式获得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再转让的,也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并通知土地所有权人。
条例也对农转用审批制度作了优化,规定市、县人民政府组织自然资源等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删除现行条例“逐级”上报审批的规定,同时简化了审批材料。
本网讯当前,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害陆续进入发生与防控关键时期。8月12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视频会,对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各地迅速行动起来,坚决打好防控攻坚战,实现“虫口夺粮” 保丰收。
会议指出,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当前在田作物基本苗充足、长势良好,夺取秋粮丰收重点在防灾减灾,关键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会议分析,当前重大病虫害发生基数偏高、下阶段气象条件有利,预计8—9月,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贪夜蛾、草地螟、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达中等偏重发生,防控任务艰巨。
会议强调,各地要充分认识秋季重大病虫害防控的重要意义,切实抓紧抓细防控工作。在防控目标上,要坚决实现“两个确保”、坚守“一条底线”,即确保秋粮重大病虫害达标区应防尽防、确保重大病虫害不大面积成灾,守住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的底线。在防控策略上,要贯彻“全国一盘棋”思路,突出重点区域、重大病虫、关键环节,压实防控责任,加强组织发动,实施分区治理、联防联控。在防控措施上,要加强监测预警,及时督促指导,大力开展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切实强化关键环节技术指导,确保防治效果和农药减量化。在防控保障上,充分用好病虫防控资金,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大农药、药械调度调配力度,确保农资市场供应,满足防控需要。同时要加强制约病虫防控的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努力补齐短板,提升“虫口夺粮”保丰收能力。
8月初,南方多地高温天气“火力全开”。对此,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水稻高温热害预报预警信息,提供农事建议。
据统计,8月3日,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有14个国家气象站的气温达到建站以来历史最高,其中四川泸县41.9℃、贵州从江39.5℃、湖南通道38.1℃。从气温来看,多地已达35℃以上,但地表可感受到50℃乃至更高的温度。当前江南、江汉等地一季稻正值孕穗抽穗期,西南地区正值抽穗扬花期、局地已经灌浆,高温天气可能会引起部分一季稻遭受轻至中度高温热害。此外,高温天气对晚稻秧苗生长和移栽返青、蔬菜、经济林果等生长发育也不利。
中央气象台预计,从当前至8月12日,江南西部、华南西部、江汉东部和南部等地还将有3至6日最高气温超过35℃以上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37℃至39℃。四川盆地高温天气还将维持两日左右。
专家建议,四川、重庆、湖北、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可采用灌深水或喷施植物调节剂等措施,减轻高温热害对水稻等作物的影响。
此前,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召开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加强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沟通会商,做好灾害监测预警。
本网讯 8-9月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强降雨、台风等多发重发期。据中国气象局预计,8月全国大部降雨偏多、有南北2个多雨带,台风进入生成活跃期,有2~3个登陆或影响我国,中下旬还将有北上台风。未来10天,黄淮西南部、江汉、江淮、江南、华南、西南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降雨量120~150毫米,局地超过300毫米。7-11日,四川、贵州等地有大到暴雨;11-13日,河南中南部,湖北、江苏、安徽大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格外的重视,紧急部署强降雨和台风防御工作,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切实做好防范,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安全。
层层压实防汛救灾责任。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加强组织领导,逐级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责任到岗、任务到人、措施到位,坚决打好抗灾夺丰收攻坚战,努力做到防在成灾前、抗在第一时、救在第一线,力争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千方百计夺取粮食和农业好收成。
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加强与气象、应急、水利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会商,重视灾害性天气动态,科学研判影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渔民提早做好防御准备。加强应急值守,强化灾情调度,每一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后要及时报送灾情,重大灾情要即发即报,并及时将灾情核查、损失评估和采取的农业抗灾救灾措施等情况报送农业农村部,确保信息畅通。
推进科学抗灾救灾。根据不同受灾程度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制定完善分区域、分作物的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组织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重灾区,进村入户、蹲点包片,指导农民因地制宜落实救灾措施,做好生产恢复,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特别是河南、江苏、安徽等前期受涝较重的地区,要加大机具和人力投入,抓住降雨间歇期,抓紧抢排明水,防止降雨后灾情进一步加重。对受淹水稻及时查苗洗苗扶苗,旱地作物及时中耕散墒、喷施叶面肥,促进恢复生长。对受淹损失较重的田块,及时改种补种短生育期、有市场需求的作物。指导受灾养殖场户做好畜禽补栏、鱼塘补苗。做好救灾种子、种苗、疫苗等救灾物资调剂调运,满足灾后生产恢复需要。
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指导养殖户对受淹的畜禽圈舍、用具和养殖水体等做全面消毒,及时对死亡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疫情监测,及时调拨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开展紧急强化免疫,确保大灾后无大疫。加强产地和屠宰环节监督检查,严防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确保上市畜产品安全卫生。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信息,特别是抓好随台风迁飞的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监测防控,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推进统防统治,遏制病虫扩散蔓延,实现“虫口夺粮”。
及时修复水毁设施。对水毁农田,通过客土再造等措施,修复耕作层,充分的利用灾后淤泥、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堆积有机肥,合理配施尿素、生物菌剂,促进有机物腐熟,尽快恢复地力。及时组织农民特别是支持规模化种养大户,加快修复倒塌损毁栏舍和设施大棚,疏通排水通道,加固破损圈舍,做好电路和设备检修。尽快修复台风损毁的港口、堤坝、渔船、鱼塘和养殖设施,帮助养殖户及时补充鱼苗。协助保险公司,及时勘察定损理赔,增强规模种养户恢复生产的能力。
近期,国内出现多点散发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新趋势具有不确定性,防控形势复杂严峻。8月6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农办、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
《通知》强调,要强化农村地区防疫工作,积极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地。充分的发挥村“两委”、、驻村干部和广大农村党员作用,组织并且开展好群防群控。坚持农村地区网格化管理,做好农村返乡人员,以及边境地区、农贸市场、乡村旅游景点等重点地区流动人员的监测、跟踪、筛查和联络服务工作。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积极接种疫苗,倡导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提高防疫意识。持续推进村庄环境整改治理,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通知》要求,切实维护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秩序。推动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运输车辆实施优先便捷通行措施,畅通物资下乡进村和产品进城进厂通道。加强市场信息监测预警,坚决打击囤积居奇等扰乱市场的行为,组织加工销售企业和冷链物流公司扩大鲜活农产品收购,有序组织市场投放。
《通知》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秋粮生产。各地要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分区分类不误农时抓好田间管理,确保丰收到手。东北地区重点防范局部内涝和阶段性、区域性伏秋旱,前期受旱受涝、生育期推迟的地区,要适时喷施叶面肥,促进恢复生长。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加强肥水管理,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地区要搞好灾后生产恢复,绝收田块及时改种补种甜玉米、青贮玉米、荞麦等短生育期作物,尚未退水的田块要抢排积水,为秋冬种准备好。南方中晚稻产区要科学控水施肥,适时灌溉和晒田,做好强降雨和台风防范工作。要加强病虫监测预警,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实现“虫口夺粮”。
《通知》要求,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抓好夏秋蔬菜生产,全力发展工厂化育苗,大中城市周边适当发展速生叶菜、芽苗菜。及时做好畜禽补栏,巩固生猪产能,推进水产品绿色健康养殖。对受淹农田和受损圈舍鱼塘,积极组织并且开展排水防涝,加快灾毁农田和种养设施等修复,搞好改种补种和补栏增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大蔬菜农药、禽蛋和水产品兽药残留抽检力度。
《通知》强调,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对涉疫地区养殖场所要严格人员管控,最好能够降低生产区域内人、物、畜禽等与外界接触,指导做好饲养管理人员个人防护。严格落实养殖场及旁边的环境消毒措施,坚持分片包村包场动物疫情排查制度,及时有效地发现不正常的情况。统筹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主要人畜共患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指导养殖场户规范处置病死畜禽,严厉打击买卖、加工、随意弃置病死畜禽的行为。
《通知》要求,切实防范远洋渔船发生输入性疫情。压实远洋渔业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强化远洋渔船船长的疫情防控直接责任。严格落实远洋渔船疫情防控措施,加强海上作业渔船疫情防控,落实远端检测措施。继续对远洋渔船和船员状况实行每日报告制度,对确需回国的远洋渔船,实行提前申报;到港的远洋渔船实行定点停靠,按要求接受有关部门的港口检查和检验检疫。
《通知》强调,坚决防止因疫返贫致贫。认真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要求,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监测和帮扶,着重关注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和大型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对因疫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落实好综合帮扶政策,保障基本生活。发挥就业帮扶车间和公益岗位作用,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劳务输出和稳岗就业,帮助就近就地就业、增加收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7月,桂圆干均价为15元/斤,8月进入爆发期后,少量龙眼开始步入市场,收购价大约2~3斤/元,零售价格普遍在5~8元/斤
价格趋势变化分析:当前龙眼价格还算稳定,与荔枝一样,龙眼今年也是大年。今年,树上的龙眼已经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枝头,产量要比去年还多。有业内人士预测,在龙眼大量上市后,今年龙眼的价格会继续跌下去,正常有可能会跌到1—2元/斤的收购价格。如果产量过大的线元/斤,陷入价格噩梦之中。
周二黑龙江产区大豆价格持续保持稳定,市场购销清淡。黑龙江省级储备计划拍卖的8.844万吨大豆经过多次投放后基本结束。省储大豆投放市场是落实国家对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举措之一,有助于调节市场预期,抑制市场过热。黑龙江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多地出现租车难和运费上涨现象。中储粮挂牌收购仍是产区大豆销售的主要渠道,但产区余粮基本见底,多地延续有价无市状态。南方新豆上市量增加,黑龙江产区7月份降雨分布不均,目前天气基本正常。国产大豆市场消息面趋于平静,在新豆上市前价格有望保持窄幅区间震荡。周二豆一期货市场再次下探,夜盘出现减仓上行局面,跌势有所缓解。
随着天气窗口期逐渐收窄,本年度美豆产量前景逐渐转好,资金掀起天气炒作的概率继续下降。美豆出口数据改善带动价格回升,各方密切关注报告指引。国内棕榈油带领油脂市场强势突破,粕类期货冲高回落反弹暂时受阻,豆一期货探底回升弱势缓解。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8月9日,鸡蛋价格为10.59元/公斤,相较7月9日的8.89元/公斤,1个月涨幅达19.12%。另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7月30日—8月6日,鸡蛋价格10.22元/公斤,突破每斤“5元”大关,环比上涨6.7%,同比上升33.4%。